地铁上的随想:颜色与光的关系

在坐地铁去人广吃饭的时候,我好好考虑了下这个问题。

为什么人的眼睛里会有三种类别的视椎细胞呢?


由于是在地铁上,所以并没有查阅生物学上的资料,仅仅是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,因此更多的算是一个思想实验。

考虑一束光在物理上有强度和频率两个属性,把视椎细胞看作一个接收器,假设其灵敏度仅仅随入射光的频率而变化,比如说,其灵敏度-频率曲线是一个倒 U 型,那么对于任意属性的入射光,以强度和频率为 x 和 y 轴,接收器输出强度为 z 轴作一个三维图。其形状应该是 xxxx 这样的,对吧?
那么,在一个接收器的情况下,如果已知接收器输出 z = z 0 ,那么其在刚才提到的三维图像上表现为一个平面,其与接收器输出强度特性曲面交于一条曲线。所以说,一个接收器是无法同时确定入射光的强度和频率属性的。那么考虑两个接收器的情况,考虑另一个接收器的灵敏度中心与第一个的不重合,也就是说,其灵敏度最大值在不同的频率上取到。然后考虑已知两个接收器的输出,则考虑它们与各自的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线在 x-y 平面上的投影,其交点座标即为入射光的强度和频率。
其实也没必要考虑的那么复杂,两个自由度的东西,当然要通过两个参数去确定啊。
好了,那么问题来了……
挖掘机技术哪家强?
……

好吧,真正的问题是,那么为什么需要第三个接收器呢?在理想的情况下,我考虑了三种可能性。

  • 可能入射光还有第三个属性,比如说角度;
  • 可能这两个接收器的输出并非是完全独立,而是相互影响的;
  • 可能接收器的灵敏度曲线还和光强度有关。

我考虑了一下第三个可能性,想像了半天,觉得还是不可能。


回来之后,查了查资料。以下是几个关键问题:

  • 人眼中的视椎细胞和视杆细胞是如何工作的?视杆细胞能独立分辨光强吗?所以视椎细胞只需要分辨「频率」?
  • 人眼中真的有三种视锥细胞吗?

维基上的 颜色 条目说的很全面,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。

在自然界中,大部分光都不是单色光,而是有光谱分布的。因此,用单色光去考虑人眼的接收问题,是不合理的。比如说吧,叶子反射太阳光进入人眼,人的大脑将其认为一种颜色,并利用这种颜色判断将其与视野中的其他物体区别开来。显然叶子的反射光并不是单色光,所以人眼的设计目的不是去分辨一种单色光的频率和波长,而是去分辨一种光谱。
光谱这东西的话,我感觉就很难描述了……
最简单的方法,可以在其上取样几个频率,根据取样频率的光强去描述它。显然取样点越多,描述就会越精确,但也不需要太多,够用就行。于是,进化过程中,人眼进化成了类似于三个取样点这种样子。这大约就是人眼中为什么有三种类型的视椎细胞的原因。
当然相对于前面提到的所谓单色光的接收器理论,这个解释就十分定性不定量以至于看起来过于粗糙了。但是就这样吧,做人呢,最重要的是开心,不要想太多XDDD

这样一番探究之后,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获得了新的对于「颜色」这个概念的认识,所以说,颜色并不仅仅就是由波长决定的,实际上,它是一种人脑对三种(?)接收器输出产生的组合的一种响应。因此也就可以理解,频率本身不能相加,而多种颜色混合能够产生新的颜色这样的事情了。甚至,有些颜色是不存在对应的单色光的。
关于上一段中的那个问号:考虑到大多数色彩模型,不管是 RGB 、CMYK,还是 LAB、 HSV,都是用三个参数来描述一种颜色的,因此我觉得这样的猜测还是很合理的。


从以上的思考中,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:

  • 不要格物致知,思而不学则殆。要多看看其他的资料,不然再怎么思想实验,就算想破了脑袋重新建立了拓扑学,也对解答最初的问题于事无补。
  • 根据上一条,地铁上请勿思考学术问题。
  • 上一条是错的。